蒙特梭利在工作曲线中有这样的描述,当一个三、四岁的孩子在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结束后,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周围人的认同,“老师(或者爸爸、妈妈等),你们看我的工作!”在成人的欣赏和认可中,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就会有了意识,因而也会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和心理力量。儿童经过自己的探索,完成了一个个自我建构的过程,成人在这个过程中,只是充当一个环境的提供者和观察的角色。一个好的观察者,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关注,而孩子会将这个来自外部的关爱内化,从而补充了精神胚胎(自我)的实现需要的营养。
而当孩子长到六、七岁的时候,他们的自我就基本形成了。在他们进入这个社会的初期,在一个相对范围的群体中,他们非常希望周围的人能够“看见”自己。就好像一个人拥了某样你特别珍贵的东西,想让人看见并且分享这份快乐似的。孩子们也想把自己展现给所有的人看,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肯定,孩子对自己的这种自我展示总结为:人人都需要炫耀,我们也不例外。这种表现,不是在表现自己的某个能力,而是表现自己的存在——当他自己已经知道了自己是一个独立于他人的存在。
在成人的成长经历中,需要在舞台上展现自己,不会被当成是一个正常的需求。因而我们大部分人的这种想展现自己的需求被深深地压抑了下来。这种被压抑下来的感觉渐渐地变成我们潜在的渴望。假如这种渴望一直没有得到满足,当我们做父母的时候,就会将这种渴望转嫁到孩子的身上。重庆天童教育觉得,也许这就是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想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的原因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