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天童教育发现,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曲折的过程,这个空间就留给孩子,别去管它。但许多家长都在凝视这一空间,不放手,拔不出来,此时家长应该站到自己的角色里面,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。
有人总结 一流父母做榜样,二流父母做教练,三流父母做保姆。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,无论是怎样的父母,“榜样”也好、“教练”也好,“保姆”也罢,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,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。
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引起他们内心不安的干扰源。也就是说,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,才是最可怕的事。父母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,不能孩子一有问题就急着发脾气,要先冷静下来,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然后再去面对问题。
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?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。唯有父母心境平和,才能将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在心底,沉淀成自己的一种状态。
如果缺少这样一个过程,就不能将其内在化为自身的一种状态,对任何教育思想都是无效的。由于无法内化与沉淀,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,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的家里实现教育。
家庭教育重在养心,而非教。
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,究竟欠缺的是什么呢?缺乏的不是方法,而是状态,是父母的教育状态。家庭教育重在养,而非在教。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“养”字。
假如一位父母的内心一直处于冷漠、浮躁的状态,任何一种教育思想落到心里,都会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。孩子也一样。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。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,得不到有效的滋养,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;智商再高,没有恰当的、相应的心态支撑,天赋很难发挥。